擁有國內最大壽險業務量的平安集團,天生就對醫療服務有很大需求。這些年平安一直嘗試自己收購藥方和小診所,收效都不好,所以才決定自己做互聯網醫療。目前有很多互聯網醫療模式都希望通過為保險公司控費的方式獲得收益,無論提供的是直接醫療服務或某種判斷保險人標準,能夠幫保險公司省錢就可以讓自己掙錢。可惜的是,在中國醫療市場上角力的主要兩方是國家醫保和公立三甲醫院,醫保之外的商業醫保無法盈利,本該可以作為付款方壓低醫療費用的保險公司徹底缺位。靠政府包攬醫保和醫院是走不通的,必須有能夠填補空白共同組成生態的市場玩家參與。根據2015年1-7月的中國保險市場數據,壽險保費收入1.04萬億元,同比增長24.20%;其中健康險保費收入0.14萬億元,同比增幅高達40.70%。當健康險總規模繼續增大,保險公司必然需要各種控費手段增加盈利。現在的醫療領域并沒有太多適合保險公司的控費手段,沒有道理阻止這個方向的創新和創業。
平安好醫生自己雇傭了近700位三甲醫院出來的醫生,既有在線咨詢,也正在自己建設線下診所。就算這條路的探索失敗到只為平安自己的保險服務,也足夠為市場增加一批既能提供醫療服務又能協助控費的新玩家。
新聞來自醫院辦公家具:可供銷售輸液椅,陪護椅 ,文件柜。